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资讯详情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改委这场发布会干货满满!

更新日期: 2022年04月15日 来源: 发改委 【字体:
摘要: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3.65万亿元,目前各地方正在加快发行使用。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券,今年可以使用的专项债券资金规模较大。我们将指导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协调加大重点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加强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的工作衔接,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有序实施能耗单列。

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农经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明传,基础司副司长郑剑,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出席,介绍投资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202204151612303970.jpg

情况介绍

202204151612136143.jpg

欧鸿: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扎实做好稳投资工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平稳增长。从今年前2个月的情况看,全国投资增长12.2%,实现良好开局,稳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不少亮点和特点。


从投资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势较好。1—2月制造业投资延续了去年以来快速恢复的势头,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投资稳中向好,1—2月增长8.1%。


从投资结构看,投资质量不断提升,结构逐步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社会领域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其中,卫生和教育投资增长迅速。


从资金来源看,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共同发力。财政资金早发力的带动效果明显,今年前两个月,实际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较快。民间投资活力增强,1—2月增速较去年全年明显提高。


从发展趋势看,投资先行指标向好。目前新开工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将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虽然,3月份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保持投资平稳增长面临一些压力。但总的看,当前稳投资工作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一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用规模较大,今年专项债券安排3.65万亿元,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约1.2万亿元,将对今年投资增长形成重要支撑。二是投资增长点较多,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双碳”领域项目、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新型城镇化等方面仍有较大投资空间。三是各地方、各方面稳投资工作积极性高、力度大。预计一季度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切实落实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各项政策措施,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


答记者问

央视新闻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保持投资平稳增长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十分重要。请问,国家发改委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如何体现“适度超前”的要求?

欧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既有利于扩大当前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做好稳投资各项工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明确今年各领域重点建设任务,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二是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推进重大工程落地实施。三是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与财政部门一道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我委组织指导地方积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去年四季度以来,对地方报送的项目就投向领域等筛选形成两批准备项目,为今年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督促各地方抓紧抓早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强项目调度,切实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四是积极调动社会投资力量,多措并举支持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工作。


第一,聚焦重点领域。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石化、钢铁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同时带动装备制造等行业投资。三是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建设。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卫生、教育、养老、托育等领域建设。


第二,强化资金要素保障。一是加强资金保障。中央预算内投资着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3.65万亿元,目前各地方正在加快发行使用。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券,今年可以使用的专项债券资金规模较大。我们将指导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协调加大重点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加强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的工作衔接,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有序实施能耗单列。


第三,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一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指导督促地方加快履行项目各项审批手续。同时,依法依规履行项目建设程序,防止“未批先建”“边建边批”。二是加快项目开工建设。督促做好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开工前准备工作,推动尽早开工,协调保障用工和原材料供应,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第四,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社会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占大头。现阶段我国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有效投资空间广阔。我们将落实和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促进社会资本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积极推动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督促回收资金加快用于新项目建设。


总之,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不断拓展投资空间,努力保持投资持续平稳增长。


新华社中经社记者:近年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备受关注,请问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如何?民间投资如何参与其中?
孙伟: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相关工作做了明确部署,要求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今年以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适度超前投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出台了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通知,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补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网络短板,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围绕城市公共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领域,部署了一批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应用,支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建设,加快数字化融合基础设施发展。三是规划部署和新建2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重大原创成果策源地,带动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投入。


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建5G基站8.1万个,总规模超过150.6万个;千兆网络端口新增54.9万个,总量达到841万个,具备了覆盖3亿家庭的能力。目前我国已建设5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中国天眼系统、全超导托卡马克等科技装置。与此同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抗击新冠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民间投资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主体多元化。各级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其他机构,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主体既包含国有企业,也有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其它民企;在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领域,还可以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提升投资效益。二是规模多样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投资规模跨度较大,从几十万到上亿元不等,且模式多样,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很多都是初创企业的小规模投资。三是运营市场化。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立足于市场和行业需求,其商业模式更多依靠市场的自主选择,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一是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促进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澎湃新闻记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拉动投资的重要增长极,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作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郑剑: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有效投资决策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工作要求,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方面举措:


一是加紧编制印发规划。报请国务院印发实施“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推动印发实施“十四五”铁路、民航、邮政等领域专项规划,明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领域、重点方向和重大任务。


二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委领导主持召开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协商会议,印发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重点推进前期工作的铁路和机场项目清单,及时解决疏通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三是加大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审批办理,开辟可研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具备条件的实施并行推进。突出资金保障,年初以来下达铁路、民航、公路等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计划467.5亿元,审核通过两批交通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


四是加强调度督促落实。以“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压实各地、各相关单位主体责任,通过会议、函询等方式,持续督促地方加快项目建设,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完成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进度。


总的看,一季度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取得明显成效,1-3月预计铁公水航等交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6360亿元,同比增长约9.8%。川藏铁路在去年12月份实现全线开工,今年一季度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沿江沿海等交通战略骨干通道重点路段加快实施,中欧班列运输能力提升相关项目开工建设;昭苏机场2月份建成投产,广州、深圳等一批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以及瑞金等一批新建机场工程加快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做好交通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围绕“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推动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年度项目清单已经明确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二是超前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加快《国家公路网规划》、《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等规划编制,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后劲。三是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发挥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协商机制、机场项目军地协调机制等作用,积极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鼓励毗邻省份在国家指导下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推进跨省跨区重大项目。


上海证券报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政府投资要更多向民生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请问发展改革委在民生领域的投资情况如何,未来还有哪些安排?

孙志诚:民生连着民心,解决好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老百姓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作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内容,把民生工程摆在更加重要的优先序列上,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精心谋划投资方向,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在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上下功夫。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疫情之下身边的医院给不给力?老龄化叠加“三孩”政策,一老一小怎么办?这些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都是我们委今年的工作重点,2022年仅社会司安排的社会民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就达到730亿元。我们将积极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的建设,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控“第一道防线”;支持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大力增加人民群众身边的好医院、好医生,着力减轻病人异地求医的负担。重点支持公办养老托育机构建设,创新性支持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普惠幼儿园、全民健身等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孩子的“入园难”“入园贵”,老人的安心养老服务何处寻、群众健身去哪里等难题。支持残疾人服务设施、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儿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优抚医院、光荣院等设施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兜牢社会底线。


二是在高效发挥中央投资的带动作用上下功夫。相比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央预算内投资只是一个“药引子”和“指挥棒”。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发挥好中央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注重以投资换机制,促进有关领域、有关区域形成整体性的制度设计和解决方案,统筹土地、规划、财税、融资等多项支持政策,实现“要素跟着项目走”。我们将指导地方统筹用好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多种资金渠道,共同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我们还将积极推动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主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三是在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落地见效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确保社会领域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切实发挥作用,我们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为每一个专项资金都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与民生保障目标挂钩,明确建设任务和完成时限,完善经费、人员等配套措施。我们将把民生保障目标、项目建设与评估督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重大建设项目库、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地方执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是情况及项目的具体进度进行实时监测、按月调度,确保相关项目如期开工、及时完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通过这些举措,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做到建一个,成一个;成一个,用一个,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到变化,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彭博社记者:今年以来发改委已经批准了多少基建项目,总金额为多少,年内完成投资多少?能否介绍一下项目具体情况?“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目前进展如何?

欧鸿关于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的项目情况。

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个,总投资5200亿元,其中审批24个,核准8个,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高技术等行业。


关于“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推进工作。这102项重大工程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有力抓手。推进这些重大工程实施,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十四五”规划《纲要》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前一阶段,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在工作机制方面,明确了102项重大工程的牵头部门,确定了部门和地方职责分工。建立了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制度。3月底,何立峰主任主持召开了部际联席会议,对推动102项重大工程实施作出全面部署。在规划支撑方面,各相关部门编制出台了一批国家级专项规划,这些规划提出的项目与102项重大工程紧密衔接,为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要素保障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积极支持102项重大工程。同时,在用地等方面也加强保障。在项目推进方面,102项重大工程各牵头部门细化分解任务,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各地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目前,102项重大工程实施有力有序推进,工程整体进展顺利,实现良好开局。一批重大项目已竣工投产,如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号、6号机组已建成投运,四川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已投产发电;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如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全线开工建设,引江济淮、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等引调水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如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同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逐步铺开、抓紧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协同配合,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加大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确保102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


央广记者:去年4季度以来,围绕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请问今年一季度以来制造业投资呈现的态势和特点?

霍福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出台了《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今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又联合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这些政策都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作为重要内容。各地方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强化组织领导,加快制定出台本地具体落实举措,推动政策落地,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项目融资、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制造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势头,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较去年12月份加快3.5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也实现良好开局,1-2月同比增长20.9%,高于2021年全年增速7.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据测算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度达60%左右,已经成为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支撑。制造业投资总体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上中下游产业均保持较高增速。从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投资情况看,都呈现良好势头。特别是下游消费品制造业,1-2月投资同比增长29.8%,高于制造业总体8.9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以来投资恢复相对缓慢的态势。


二是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速。民间投资是制造业投资的主体。1-2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制造业总体9个百分点,展现了制造业投资充沛的内生动力。


三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投资保持较高增速。1-2月技改投资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6.3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达41.7%。同时,1-2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21.8个百分点。


当然,我们也看到,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成挑战,也给制造业投资保持良好势头带来压力。国家发改委高度关注、密切跟踪制造业各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解决产业运行中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研究储备新的政策预案,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充分发挥制造业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中国青年报记者:请介绍一下,“东数西算”的投资建设进展情况如何,投资重点方向有哪些?

孙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与有关部门一道,大力推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前期,我委联合四部门已批复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设立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按照总体布局要求,相关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大数据中心建设,投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算力超过每秒1350亿亿次浮点运算,约为2700万台个人计算机的算力,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投资总体呈现出由东向西转移的良好趋势。


大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运行的底座,不仅能有效带动信息技术研发制造、通信网络、能源等上下游产业投资,还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畅通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对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还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快提升8大算力枢纽的影响力和集聚力,有效带动大数据中心产业上下游投资。需要强调的是,在投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市场导向、按需建设,严格能耗约束,提升利用效率,积极促进大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下一步制造业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重点方向有哪些?如何紧紧抓住制造业投资的“牛鼻子”,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既对当前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又影响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居世界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影响力持续攀升。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刚才相关司局的同事向大家介绍了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社会、农业等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情况,重大项目实施将对制造业持续提出巨大的需求。我们相信,随着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我国制造业持续发展依然具有广阔空间。


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协同发力,鼓励引导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资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投资力度,结合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要求,谋划启动重大项目建设。


高端化,重点是引导企业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层次,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推动自主品牌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智能化,重点是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化,重点是推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实现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重大战略部署,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炼油、乙烯、水泥、钢铁、电解铝等25个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我们将突出标准引领,深挖技改投资潜力,鼓励标杆水平以上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基准水平以下企业改造升级,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能效水平,实现转型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进程,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保持制造业投资增长的同时,要注重投资质量的提升。要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专项行动,聚焦“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等8个重点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打造重点领域产业链竞争优势。


要继续完善投资环境,拓宽制造业投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推动更多骨干企业加快成长,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成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助力我国制造业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刚才郑司长介绍了交通领域基础设施投资有关情况,请问在推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破解要素保障难题?

郑剑: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一般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多数为线性工程或大型枢纽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巨大,而且往往需跨省跨区域协调,也常常受用地用海、环境保护等因素制约,协调难度比较大,审批周期比较长,给加快项目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和挑战。对此,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统筹协调,及时解决要素制约问题,为项目顺利建设夯实基础。具体工作中,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要素协调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国家层面重大交通项目要素协调保障工作专班,会同各相关部门增强工作合力,定期组织协调重大项目要素保障问题,推动对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加大环评和水土保持等审批支持力度,推动项目加快履行报批程序。我们也指导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建立多层次要素保障协商机制,对重大项目统筹安排资金等建设资源和条件,确保尽早开工建设。


二是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抓紧下达剩余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深化行业改革,增强企业融资和筹资能力。督促加快投资计划执行进度,确保项目开工后稳步推进项目进度,有效增加实物工作量。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优先支持存量项目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提高存量盘活项目比例,形成以“存量带增量”的良性投资局面。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和资金管理。


三是进一步强化要素统筹平衡。针对项目面临的落地、用林用地用海等突出问题,用好跨区域补充耕地统筹机制,在推动做好资源要素匹配/供应和预留,依托“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工作机制,对已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大铁路项目等加快办理报建手续,早日实现实质性开工。目前,我们正在分类梳理汇总地方和企业报来的需国家层面协调解决的重大要素保障问题,待相关情况核实后,将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对接,共同研究推进,为项目加快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要素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重大交通项目要素协调保障相关工作专班作用,及时汇总要素保障中存在的重大困难和问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更多渠道,以更大力度推动协调解决问题,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建设和扩大有效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中宏网记者: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请问如何在扩大有效投资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并撬动民间投资参与?

欧鸿:民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整体投资、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去年,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为56.5%。可以说,民间投资在整体投资中占大头,是投资的主力军。


去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出台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二是布置做好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工作,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加强项目融资保障。三是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四是规范推进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发布绿色PPP典型案例等,吸引民间投资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加上鼓励民间投资政策逐步发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新能源等投资机会持续涌现,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重点从四个方面做好促进民间投资工作。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间投资条件。研究出台新形势下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建设。推动合理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


第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吸引民间投资参与。鼓励引导民间资本采用PPP等方式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提高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便利程度,鼓励回收资金用于新的项目建设。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专业运营方等,发挥民间投资优势,提升存量项目的资产价值,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第三,创新投融资方式,丰富民间投资融资渠道。落实和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加强地方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重点项目落地。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提高直接融资水平和再投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


第四,鼓励规范创新发展,促进民间投资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合理确定发展战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