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领导进行密集调研,指出当前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经济正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进一步显现。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的一些接近决策部门的专家观点是,政府已经关注到经济减速压力,但宏观调控仍将权衡保增长、调结构以及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此前的基调将延续,一些人士猜测的“新刺激政策”不会考虑出台。面对一系列“两难”问题,政策调控需要更好地把握分寸和进行弹性处理。
增速正常回落并非“探底”
温家宝总理3日在长沙主持召开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复苏道路的曲折,除了体现为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还体现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上,比如部分制造业产成品库存上升、出口可能受欧债危机影响等。从全年增速来看,一季度投资为GDP增长贡献7.6个百分点,其中存货增加贡献1.7个百分点,未来这部分因素将趋于减弱,加上消费可能略微回落,全年经济增速超过10%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在9%-9.5%之间。
从微观层面来看,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1.6%,但高增速更多是由于主营业务收入大幅扩张带来的,企业盈利能力并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仍是恢复性增长,如果以2008年同期为基期,过去两年前5月利润平均增速为18.6%,明显低于近10年来的历史平均水平。”
出口方面,5月份同比增长48.5%,但未来也将逐步高位回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认为,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有限,全年出口增幅有望达到10%-15%。
6月28日、29日,温家宝总理在京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意见和建议。参加会议的民生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经济并不存在“二次探底”之忧,但要对可能发生的经济调整做充分准备。如果宏观经济预期恶化,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将放缓,继而带动就业和消费下行,造成新的经济收缩压力,这种循环会放大经济下行空间。
当前经济形势极为复杂,专家认为主要表现在“两难”问题增多。其中最明显的“两难”在于,经济增速放缓需要保持政策的适度宽松,而通胀预期又需要政策适度收紧。先前的经济刺激措施对拉动经济的正向效应有所减弱,而地方融资平台等负面效应开始暴露。但总体来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不能变,否则会带来经济减速风险。
此外,加薪、资源税费改革与管理通胀预期,房价调控与相关产业增长、稳定出口与结构调整等问题,被一些专家认为是当前经济的“两难”问题。
参加座谈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认为,相对于一季度11.9%的增长,下半年要做好经济增速下调2到3个百分点的准备,但这不能叫作经济衰退。
房地产调控短期难放松
经济减速压力初显,不少专家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建议,当前这种放缓是宏观调控所能预期的,未来一段时间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调结构”上,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夯实经济长期增长基础。至于是否应出台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则未到其时。
“要逐步淡出经济刺激政策,即使经济面临回落甚至探底也不能再刺激,经济刺激过头了反而会导致增速回落。”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认为。
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业担心是否出台新的紧缩调控。对此,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短期调需求、长期调供给。短期调控政策要与宏观调控政策相结合,利率、货币、信贷、税收等都是调节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有效工具。
对于信贷和税收政策,住建部上述人士解释,信贷政策要严格遵循差别化信贷原则,在长期支持居民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首付款比例规则、差别化贷款利率等方法严控投机性购房贷款。税收政策则要完善房地产税收政策,坚持住房流转环节的差别化税收政策,研究保有环节的课税问题。
另有专家指出,即使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监管部门仍将继续抑制投机性购房和保障自住需求,这可能是未来较长时期的政策基调。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目前经济增速已经出现一定放缓,但未来一段时间降息、下调准备金率或者房地产调控“松绑”的可能性不大,三季度可能是政策的真空期或观察期。
增强政策灵活性
谈及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夏斌认为,今年调控中比较大的政策变量,关键在于房地产调控、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以及国务院下达的关于限制产能过剩的一些政策。“全年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速等指标能不能落实,关键是看这三大政策。”夏斌认为,尽管近期一些经济指标开始下降,但全年7.5万亿的新增信贷目标应当坚持。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当前我国仍处在调控通胀预期的政策时间段上,但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反映银根偏紧。在一系列“两难”问题的视角下,政策调控要更好地把握分寸和弹性处理,既要防止通胀预期放大,又应防止过分约束,避免对相关企业产生负面冲击。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表示,目前的经济格局是没有问题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加强,比如贸易政策中可以调整出口退税,投资领域4万亿投资项目并未完全投完,可以根据未来的经济走势进行调整。
还有专家指出,当前要避免出台过激的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强烈干预只有在市场失控下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当前市场正在恢复中,政府过度干预可能会带来市场信号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