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产业振兴与抑制产能过剩两手抓

来源: 来源: 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5日

    编者按:虎年伊始,国务院就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新的一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谋篇布局。证券时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业内专家,请他们对会议精神进行解读,并就投资者关心的将为相关产业带来的机遇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中央政治局本周一刚刚召开会议定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启动石化行业低碳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专家表示,去年出台的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行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形势,规划提出的一些目标和任务难以落实等。因此,有必要在政策措施上对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进行梳理,并进一步完善。

    抑制产能过剩力度加大

    会议提出,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坚决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电石等行业产能总量。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等指标的约束作用,提高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成本。此外,要着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能力。抑制产能过剩,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普遍被提及的内容,但实施一年后结果却并尽不如人意。一方面,因为地方利益,多数行业未能形成跨区域的有效兼并重组;此外,过剩产能也未见压缩,反而有所扩张。

    譬如,2009年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沙钢五大钢铁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仅占同期全国产量的29%,这与《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的比例达到45%以上”的目标差距尚远。而与此同时,非钢协会员的中小企业粗钢产量快速增长,2009年钢产量增长24.73%,而钢协会员企业只增长11.27%。

    专家表示,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产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正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的好时机。可以预料,政府今年将在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此外,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也值得期待。

    据了解,工信部已经向国务院提交了促进兼并重组的有关建议,有望近日获批。该意见在平衡地方利益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有望为跨区域重组铺平道路。

    石化行业成低碳经济践行者

    会议指出,要建立钢铁行业碳排放考核指标体系和汽车产品节能管理制度,启动石化行业低碳技术示范工程建设。

    专家表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目前各国政府也已经达成一致,即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石油和化学工业在我国完成好节能减排目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千家重点耗能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有340家,占1/3。

    专家表示,低碳经济的来临对石化产业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280亿吨/年,各种二氧化碳的资源化途径回收大约为2.5亿吨,不足排放量的1%,因此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二氧化碳的回收无论物理法和化学法都离不开石化产业的技术支撑,因此,石油和化工领域在低碳经济一定大有可为。

    推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会议指出,要优化产业布局,严格市场准入,强化投资管理,做好有序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

    专家表示,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体现了国家的战略意图,即,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考虑地方的比较优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据了解,政府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措施,譬如日前出台的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专家表示,上述战略的实施已经推动了国家增长格局的重要转变,改变了长期以来东部增长速度超过中西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