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峰:依靠科技创新 直面水泥行业竞争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独家报道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0日

    改革开放以来,水泥工业如同全国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高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水泥年产量已从1978年改革开发初期的6524 万吨发展到2014年的24.8亿吨,产量增长了37倍,平均年增长高达10.6%,成绩有目共睹。不断增长的水泥产能为我国的重点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经步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发展向平稳发展过渡,水泥行业如同钢铁、煤炭、化工、家电等行业一样,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在这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滑,水泥企业各自为战,“保产能、拼价格”也成为“新常态”。
 
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院长 周云峰
 
    一、产能过剩是导致市场竞争的根源
 
    在严酷的市场竞争面前,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展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正常反应。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由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五大支柱”构成,并制定了总体实施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定价,根据市场的变化确定自己的经营导向,包括价格导向。当市场供不应求时,涨价成为企业攫取利润的手段;而当市场低迷时,企业开展促销降价同样属于正常状态,对于市场竞争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价格高低不能作为衡量企业是否恶性竞争的唯一标准。  
 
    目前,我国水泥企业分散度较大,利益主体多元化,把全部水泥企业集中起来形成价格同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横向比较来看,其他行业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我国的家电行业,从最初的全国几百家白色家电企业,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大浪淘沙,现在仅剩下数十家企业,这些企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企业利润率都得到了较好的保证,而白色家电的价格也趋于稳定,有些价格还出现回升。再比如,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大宗商品,其价格随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前一段时间由于战争等因素,造成供求失衡,价格居高不下,最高时为150美元/桶。但随着美国页岩油的开发,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大国美国的进口量大幅减少,造成国际市场原油产大于求,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导致国际油价严重下挫,原油从每桶100多美元直降至40美元左右,各产油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愿意限产,而作为世界石油产能控制的主要国际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虽多次开会研究限产措施,均因各成员国组织的利益主体“保产能保市场份额”的意愿强烈而搁浅,甚至出现了不仅不减还增的局面,这是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的根本原因。这些现象在马克思《资本论》的平均利润率形成机制中已经有相关理论描述,也就是说,资本会从利润率低的行业向利润率高的行业流动,最后的结果是利润率趋同,也就是说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利润会达到一个相对合理和稳定的水平。
 
    同以上两个例子一样,我国水泥行业的产量虽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但价格出现大幅下滑,这也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力的结果,短时间内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的。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水泥企业由于竞争,企业的集中度必然得到大幅提升,形成产能相对集中,地区分布相对合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水泥的价格和水泥企业的利润将趋于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二、我国主要水泥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水泥企业数量很多、分布很广,从天山山脉到海南三亚,从青藏高原到牡丹江边,处处有水泥企业的身影。各地区水泥企业分布不均匀,产能大小差别很大,由于矿山资源和运输半径的限制,水泥企业不可能集中于几个点,导致地区价格差别也较大,过剩产能分布较多的地区价格相对较低,而在产能尚不能满足的少数地区价格相对较高。目前,在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水泥企业有25家,经查阅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和2015年前三季度季报,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
 
    1、利润虽然整体大幅下滑,但整体仍然是赢利的。
 
    经统计, 25家A股上市公司2014年实现净利润180.4024亿元,2015年前3季度实现净利润73.7851亿元,比大多数产能过剩的行业如煤炭、钢铁、玻璃等大宗商品制造业表现优秀。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水泥既有保质期的限制,也有产品销售半径的制约,不能大量库存,行业基本上是以销定产,企业自主限产所致。
 
    2、整体利润率下滑,但各企业下滑幅度明显不同。
 
    除6家水泥企业同比增长外,其余19家水泥企业利润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说明水泥企业正面临着寒冬的到来。但我们从中也应该看到,水泥企业虽然整体利润下滑,但利润的分布却逐渐向部分企业集中。以海螺为例,2014年全年净利润为110亿元,占上市企业总净利润的61.11%;2015年前三季度,海螺水泥同比利润率下滑25%,但其净利润仍达61亿元,占上市企业总净利润的83.56%。从数据可以看出,海螺水泥虽然利润下滑,但是其同期占比反而增长36.74%。说明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下,海螺水泥的净利润占比不降反升。
 
    3、控制成本是企业赢利的重中之重。
 
    构成水泥企业产品成本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原燃料成本、运行成本和人力成本等。随着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价格走低,这为水泥行业的成本控制争取了一定的成本空间。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原料开采成本、人员工资成本、价位和运输半径不同,以及离城市距离远近不同的水泥企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掌控也不一致,这必然导致水泥生产企业的初始成本就不相同。而企业更需要关注的是缩减运行成本,包括降低吨产品热耗和电耗,降低人力成本等,这两方面的成本控制都必须依赖科技创新。
 
    三、科技创新是企业保持活力的源泉
 
    纵观水泥企业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每一次大的科技创新都给水泥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增强了水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动力。预分解窑煅烧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吨熟料热耗,节省了大量的能源,降低了水泥企业的运行成本;再比如作为水泥生产“两磨一烧”的生料粉磨和水泥粉磨,随着立式磨和辊压机的广泛使用,单位产品电耗大幅下降,水泥生产过程的生料和水泥粉磨电耗,折合到水泥成品,吨水泥电耗可以下降20千瓦时以上,就为水泥企业吨水泥增加至少10多元的盈利空间。因此,科技创新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企业控制成本的必然需求。
 
    分析水泥行业的未来技术走向,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运行规律。我们认为,除节能降耗这一市场永恒主题之外,低碳、低排放正逐步成为水泥生产的新的主题。降低碳排放,实施更严格的粉尘排放标准,控制水泥粉尘中的PM2.5含量,将是水泥行业削减产能的“供应侧改革”的目标和手段,而这些领域的科技进步,将极大促进我国水泥工业质的飞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长期以来,我国水泥品种和功能化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借鉴一些发达国家水泥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这种局面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用户对水泥品种和功能界定的要求必将不断提升,产业将会出现按功能进行细分的要求,各种特种水泥、高性能水泥和高标号水泥的产量、比例必将大幅上升,而水泥企业的利润也将得到提升。
 
    当前,以“互联网+”为模式的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到来,通过“互联网+水泥生产”既可以把人们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国家适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为顺应这一潮流,我院正在积极开展水泥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控制研究,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设备运转率,减少生产岗位人员,减少企业人力成本,而且还可以适应未来产品的多样化、功能化及协同处置的需要,目前该研究已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近期,中国建材联合会提出了“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研发”这一前瞻性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包含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课题,为我国水泥行业的科技进步指明了方向,我院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努力承担项目,为我国水泥企业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放眼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必定会平稳发展,我国建设的步伐不会停滞,水泥作为重要基础原材料的地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会动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公铁路建设、重大设施建设、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等等,都需要大量水泥,各水泥企业只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奋起,正确面对市场,扎实工作,依靠科技创新,做大做强,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水泥行业还会有一个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