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水泥厂就是扬灰厂,乌烟瘴气,污染环境。为摘掉这顶旧的污染帽子,金隅鼎鑫积极谋求绿色转型,斥巨资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研发储备“水泥协同处置废弃物”的新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从而变身“都市净化器”。
用水泥窑建垃圾污泥处理设备
金隅鼎鑫是国家千家、河北省双百重点节能企业,被视为建材行业的节能减排标兵,也是鹿泉市质监系统重点帮扶的企业之一。
“转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司总工程师谌玉双感慨地说,市委市政府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压减水泥产能,治理大气环境,所以企业也早早转变了经营理念,数年前就开始研究发达国家水泥行业的发展历程,探索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可行性。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即在水泥生产中,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等进行脱水、压缩等预处理后,放入水泥窑中高温煅烧,从而达到分解重金属、毒化物的目的,实现了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这样处理生活垃圾,可有效避免垃圾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和二 次污染,并且还可充当部分燃料和原料。”谌玉双介绍说,这项技术已经通过了中试,垃圾焚烧与生产水泥合并,所含重金属经过高温处理后,对环境完全无害,水泥品质也不受影响。
通过这项技术,金隅鼎鑫开始从废弃物中回收资源并部分替代传统燃料和原料,同时也在不断开拓公司在节能减排领域的业务。目前,公司已能够处置市政垃圾、市政污泥,以及包括废弃农药、废弃有机溶剂等在内的20多类危险工业废弃物。
下半年,日处理鹿泉新鲜生活垃圾300吨的项目就将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这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希望能用我们新研发的技术,为水泥行业树起一面崭新的绿色形象旗帜。”谌玉双表示。
厂区内杜绝二次扬尘
在金隅鼎鑫花园式的庭院里,很多参观者都问水泥的粉尘哪里去了?
在厂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个封闭的棚子,“里面是水泥装车区,我们在车辆进出处加装了皮帘子,确保装车过程始终在密闭空间内进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个水泥散装口还安装了收尘器;针对水泥中小结块容易造成堵筛筐冒灰的现象,水泥散装外层还加装了振动筛,将小结块全部筛出并排走,能够绝对保证装车环境的清洁。
据了解,公司去年投资8000余万元实施了石灰石堆场、原煤堆场、辅料堆场、石膏堆场等处的棚化改造工作,彻底解决了粉尘无组织排放问题,实现所有物料堆场全部棚化。管控好工艺、项目除尘的同时,金隅鼎鑫还开展了厂区二次扬尘治理,从车辆排气管下吹、车速控制、车厢漏料管理等方面杜绝二次扬尘。
近几年,公司累计投入5.5亿元,持续对生产线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在市、县两级质监局的帮助下,积极推进余热发电、风机变频、电收尘改造为袋收尘、生产系统优化等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
清洁生产实现了节能降耗。“按目前能耗实际达到的水平,电耗比国内熟料综合电耗75度平均水平,降低21.7度,日可节电13.6万度;每吨熟料煤耗比先进水平110千克降低8.0千克,年可节约优质煤近1.6万吨。”谌玉双说,今年公司还将投资2亿元用于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和新项目的落地:对水泥粉磨系统节电改造,使每吨产品的电耗降低5度以上;对冷却机提升技改,每吨熟料发电量提高1度;把球磨机改造成辊压机终粉磨系统,每吨生料节电12度;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与信息化有效结合,有望实现年节约标煤20000吨……
该公司先后获得了“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荣誉,产品多次中标南水北调、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水泥企业纷纷向绿色产业转型
鹿泉市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建材基地,上世纪90年代初水泥企业最多时达到166家,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鹿泉实施了三次“水泥工业革命”,水泥总产量大幅减少。今年该市决定将境内仅剩的24家水泥粉末企业全部拆除。这次水泥工业完成调整后,鹿泉仅保留2家(金隅鼎鑫和曲寨水泥)大型水泥企业、8条国内工艺和设施领先的节能减排示范生产线。
水泥企业拆除后,面临着闲置土地如何利用、产业断层如何填补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让这些水泥企业“破茧重生”?各级职能部门积极作为,出台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引导企业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绿色产业。质监部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出“我是企业120”的多项服务企业转型发展措施,实施“零障碍”服务全程协办机制。
华恒水泥厂是鹿泉市拆除的24家水泥企业中的一个,现已更名为华洋饮品有限公司。前不久,鹿泉市质监局组织该企业到君乐宝乳业观摩,学习食品龙头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帮助华洋顺利度过转型期。
说起转行,总经理安中平感慨地说,“半辈子和水泥打交道,现在改行做食品,真是隔行如隔山,幸亏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促进了企业顺利转型。”
通过集中拆除水泥企业,安中平和他曾经的同行们也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新上的项目大多是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纷纷踏上了绿色发展道路。